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追夢“牧童”——從徐則臣《放牛記》成為高考試題說起

追夢“牧童”——從徐則臣《放牛記》成為高考試題說起

發(fā)布時間: 2024-06-17 15:13  關注度:4228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心理學上經(jīng)常講一句話——“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”。徐則臣用《放牛記》這篇文章詮釋了這句話。當我們閱讀他的大部頭長篇小說,在他的嚴肅的文字里感受北京“漂泊”的艱辛、運河歷史的凝重的時候;當我們看到他走出小城的軌道、到更大的世界去闖蕩,并且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時候;當我們聽到他侃侃而談閱讀的經(jīng)歷、理想的發(fā)生的時候……我們都會去暢想他的童年,暢想他的故事,分析是什么因素影響了他的一生。

高考語文學科剛結束,就有信息傳來,語文閱讀理解考了徐則臣老師的文章——《放牛記》。我對這篇《放牛記》印象深刻,它是《紙上少年》的開篇之作,這本書我曾經(jīng)作為禮物送給了我的孩子,當然也適合所有孩子,因為里面凝結著少年英雄的情結。

心理學上經(jīng)常講一句話——“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”。徐則臣用《放牛記》這篇文章詮釋了這句話。當我們閱讀他的大部頭長篇小說,在他的嚴肅的文字里感受北京“漂泊”的艱辛、運河歷史的凝重的時候;當我們看到他走出小城的軌道、到更大的世界去闖蕩,并且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時候;當我們聽到他侃侃而談閱讀的經(jīng)歷、理想的發(fā)生的時候……我們都會去暢想他的童年,暢想他的故事,分析是什么因素影響了他的一生。

原來,他在牛背上度過了童年,度過了在他眼里“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”。

image.png

沉浸觀察者

在《放牛記》里,徐則臣用他少年的目光寫了小牛的成長過程,從小牛怯生生地來到他的家里,到如何給牛換轡頭、套車、駕轅,再到扎鼻眼、犁地、耙地,所有關于牛的細節(jié)都交代得清清楚楚,閱讀者看到的就是作家擁有的第一手體驗。作家在回憶里寫他的童年經(jīng)歷,因為所有的體驗都是直接的,因而寫起來格外松弛和舒適,這是作家的“富礦”,別人無法從他的腦海里挖走。牛怎么吃草、怎么才算吃飽、雨天的時候怎么保證牛的口糧,作家的文字給讀者十足的畫面感,也帶著讀者零距離地和牛親密接觸了一回。

在作家寫小牛認錯母牛的那一段,讀者不由自主地跟著作家的筆觸往前走,甚至還模仿小牛的鼻觸去嗅一嗅,因為讀者能夠感受到作家對小牛的喜愛和擔心,那種共情的體驗很快從作家的文字里來到了讀者的眼前和鼻前。小小的少年“不想松開韁繩,在地上被拖了好幾米,胳膊膝蓋都磨破了”,可是仍然“揉著傷痛跟在后面追”,讀者看到了一個令人心疼的放牛娃,也體驗到作家放牛生活的沉浸感。

在童年的時候,徐則臣就是一個沉浸式的觀察者,在專注于自己生活的同時,將自己抽離出來,觀察周圍的人、物和事。這樣的直接體驗是現(xiàn)在的少年讀者缺乏的,從家庭到學校,從房間到教室,青少年缺乏和煙火生活的最直接的聯(lián)結。撲進生活的懷抱,一個猛子扎進最真實生活的海洋,去觀察它們的模樣,去感觸它們的情感,才能眼中有、心中有、筆下有。

自然烏托邦

放牛是一份辛苦的工作,早出晚歸、風吹日曬,但是放牛娃的生活又是人人羨慕的生活,自由自在、悠然自得。心中有詩意的人,不管什么樣的環(huán)境,都能夠為自己創(chuàng)造出浪漫的氛圍。古往今來,文學家們都在書寫著牧童的詩意田園,徐則臣也是這樣,普通的放牛生活帶給作家的是自然的潔凈和美好。

作家對“野孩子”的向往,因為放牛生活得以實現(xiàn),天地之間,有牛有笛,三伏天太陽高懸,下雨天漫天雨霧,曬成黑鐵蛋、滾出一身泥就是作家童年時最大的愿望。在文字的濾鏡中,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去想象空靈而愉悅的意境,仿佛水草豐茂的那些文字構筑了一幅鄉(xiāng)野美學圖景。而這樣的美學圖景,是中國人自古就十分熟悉的,“牧童騎黃牛,歌聲振林樾”“東風放牧出長坡,誰識阿童樂趣多”,自由自在的隨性足以彌補所有其他的艱辛,難怪乎音樂家賀綠汀也要創(chuàng)作《牧童短笛》這樣的樂曲,讓歡快的琴鍵唱出少年的輕快。

這樣的放牛生涯,給作家?guī)砀皿w驗的還有放牛時看書的經(jīng)歷。作家并不是像我們想象中那樣橫臥牛背去看書,而是找個亂墳崗子隨意翻書。“我想看書,從兜里拽出一本武俠小說來。清風徐來,頭頂有松樹遮陰,天上流云飛動,此時看武俠,幾乎等于塵囂坐忘,那一個白衣飄飄的俠義世界美不勝收——大虛乃是大實,大無中有大有!边@樣的自然,就是烏托邦呀,有了這樣的烏托邦,理想才有寄托之地。

只有從自然中獲得滋養(yǎng)的人,才有源源不斷的“活水”迸發(fā),才有自發(fā)的表達欲望,他對世界是敞開的、好奇的,而非封閉的、漠然的。當放牛的少年決定擁抱世界,世界就像越過牛背看過去的田野,自然而然。

少年英雄夢

放牛生涯在徐則臣的童年,只是記憶中的一個斷章,熱愛這個斷章,緣于每個少年的英雄情結。駕馭一頭牛,聽上去也是極其英勇的行為,當這個行為裹上集體主義的外衣,樂觀向上的情緒塞滿了一群放牛娃的腦袋。放牛娃坐在牛背上,排成隊伍一起往村外走,后一個人打前面的牛屁股,浩浩蕩蕩的隊伍壯觀得猶如一支正要進攻的軍隊,而牛背上的娃娃們自然就成了小英雄。

還有一個實現(xiàn)英雄夢的快捷途徑——騎馬。同樣是放牧,放牛的孩子羨慕牧馬的孩子,渴望來一次傳說中英雄的造型,于是,在《放牛記》里,徐則臣還專門寫了騎馬!安恍枰R鞍,他們的屁股像長在馬背上一樣牢靠,風鼓蕩起的馬鬃和他們扣子掉光了的褂子,傳說中的英雄造型,要多拉風有多拉風!边@是他憧憬的“鮮衣怒馬”,輪到他自己呢,則是被馬摔得四仰八叉。饒是英雄變“狗熊”,徐則臣還是很愛他的放牛生涯,放牛的生活給了徐則臣一個自由的曠野,風任性地吹,從田間地頭吹到了稿紙上,吹到了郵筒里,變成了更多人愛看的書。

《紙上少年》里的文章,都是徐則臣對故鄉(xiāng)、對親人、對鄰里的各種記錄,祖父倚在秋風里做夢、祖母沉醉在藤椅里講故事、父親在他放牛的時候給他背誦古詩文的任務、母親關注他所在地方的天氣預報……甚至連“走過路過不能錯過”的賣貨郎、故鄉(xiāng)的老柳樹、夜晚的狗都一一出現(xiàn)他的文字里。人生序章里的真善美往往影響一生的底色,蘇北少年感知到的真正好的生活,恰是平常的、自在的,也是深情的、獨特的。

牛背少年的曠野遐想并不只是存在于《放牛記》的文本中,而是遍布徐則臣的所有作品,給予徐則臣那樣一個放松自由的童年,恰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愛惜。“跟自然和大地如此貼近”,這就是父母給予他最好的童年禮物,也演變?yōu)槌赡旰蟾蛔愕娜松軐W。

高考語文試卷節(jié)選徐則臣的這篇散文作為閱讀材料,也正說明了命題專家對于語文教育的思考,對于人文關懷的重視。讓我們的孩子回歸天性,在對自然的覺察和愛中去擁抱生活,在憧憬與歡樂的狀態(tài)里去期待明天,這樣才能夠體悟到復雜而有變化的人性、豐盈而有色彩的人生。

■特約撰稿 王新鑫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