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三訪戚天官墓

三訪戚天官墓

發(fā)布時間: 2024-04-08 15:43  關(guān)注度:995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戚杰雖然在朝為官,卻情系鄉(xiāng)梓,為家鄉(xiāng)做了許多好事。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,年僅32歲,朝廷賜葬歸里。當年葬禮,南京、北京兩地都派了要員參加。泗州城曾有“天鄉(xiāng)”石牌坊和“戚吏部祠”,在民間廣為流傳的“天官賜!保彩菫榱思o念戚杰的功績。

淮水之濱,泗州大地,流傳著許多有關(guān)戚天官的故事。戚天官,名戚杰(1545年—1576年),字世秀,號肖湖,泗州招賢里(今鮑集、鐵佛一帶)人。五歲啟蒙,過目不忘。六歲拜師,孝經(jīng)成誦。九歲科舉,四書精通。十歲習詩,文采飛揚。十三秀才,十九中舉,二十進士,天下稱奇。新蔡知縣,連獲卓異,三年升遷,直入銓部。戚杰后來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,因古代稱吏部官員為“天官”,故民間稱戚杰為“戚天官”。

戚杰雖然在朝為官,卻情系鄉(xiāng)梓,為家鄉(xiāng)做了許多好事。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,年僅32歲,朝廷賜葬歸里。當年葬禮,南京、北京兩地都派了要員參加。泗州城曾有“天鄉(xiāng)”石牌坊和“戚吏部祠”,在民間廣為流傳的“天官賜福”,也是為了紀念戚杰的功績。

關(guān)于戚天官的墓地,民間說法很多,有說在管鎮(zhèn),有說在鮑集,有說在官灘,也有說在水沖港,莫衷一是,并無實據(jù)。不過,諸多史料記載均指向官灘圣人山。

戚天官之孫,清代康熙年間著名詩人戚玾,在他的《笑門詩集》里有《初冬展先大父冢宰公墓》《展先大人司農(nóng)公墓》《祭掃畢飲圣人山寺》等詩,詩曰:“罷祭登高寺,松風咽烏聲。山傳孔子跡,湖得漢王名。古石詩堪寫,閑僧酒共傾。夕陽煙樹外,波浪隔荒城!闭f的是,祭祀后登上山頂寺廟,在廟里與僧人飲酒。由詩可證,戚杰葬于圣人山。清代光緒《盱眙縣志稿》“古卷記”中亦有記載:“戚考功杰墓,治東圣人山!被搓帋煼秾W院文學院教授王澤強查閱大量史料,結(jié)合墓志銘,確認天官墓位于官灘圣人山上,一座被盜挖的雙穴墓就是戚天官之墓。

圣人山,位于盱眙城北18公里、官灘鎮(zhèn)西北3公里處。東望沃野,西鄰淮河,南與甘泉山隔禹王河相對,北接龜山。山環(huán)水繞,風光旖旎。

久聞戚天官之名,一直想去墓前看看。這個秋天,終于踏上了尋訪之路。早秋時節(jié),雨后初晴,陽光明媚。想到圣人山,思緒滿懷。一路縱橫馳騁,直奔圣人山而來。圣人山下,風吹稻浪,河網(wǎng)密布,溝汊縱橫。碧波蕩漾的水面上,一葉扁舟輕搖,飄逸、靈動、灑脫。湖上漁者,一幅靈動的圖畫。遠山、近水、天藍、云白,心自怡然。

緣山而行,茫茫山野,不知墓在何處,遍尋不著。偶爾路過的村民,也不知戚天官墓在哪里。一位老人說,圣人山上曾經(jīng)有過一座寺廟,殿宇巍峨,香火旺盛。遺憾的是,寺廟早已毀于戰(zhàn)火和人禍,老人一邊說,兀自唏噓不已。老人說,山林之中曾有一塊殘碑,不過字跡已模糊。荊棘叢生的山野中,并未見殘碑之蹤跡?丈郊偶牛瑫r已近午,帶著遺憾,惆然而歸。

再訪已是中秋,收割機在田野里忙碌,一幅豐收景象。山里人家,石榴紅了,青澀的柿子高掛枝頭。一路直奔圣人山而來,行前做了詳細了解,確認天官墓位于圣人山西南,與甘泉山隔禹王河相對。禹王河與大禹治水的典故有關(guān)。當年,大禹疏;春樱ń_海,禹王河便是淮河入江之水道。清代光緒《盱眙縣志稿》“山川卷”中記載:“縣治東二十里有圣人山,山下有禹王河,一名古河,當?shù)厝讼谭Q大禹治水導淮入江故道!

一路輾轉(zhuǎn),一路詢問,終于尋到天官墓所在方位。只是任我踏遍荊棘,卻怎么也尋不到墓在何處。天色已暮,斜陽西沉,只好帶著遺憾再次離開。

三訪圣人山,那是晚秋,落葉繽紛,山林中多了許多寂寥。行前又經(jīng)多方了解,確定了墓址所在方位。車開到圣人山西南角,找到那處低矮的院墻,戚天官葬于院墻東南方200米處。一路鉆荊棘、過溝壑,從東南找到西南,一個墓碑一個墓碑探查,并未見戚天官墓的蹤影。心有不甘,來到圣人山東南角的村莊,找到了一位姓高的當?shù)乩先,問起戚天官墓,老人如?shù)家珍,欣然帶我前往。我們一路走,老人一路與我講起當?shù)乜诳谙鄠鞯钠萏旃俚墓适隆?/p>

相傳當年,戚天官病死任上,靈柩一路輾轉(zhuǎn)被運抵家鄉(xiāng)。風水先生攆風水,從泗州一路攆到圣人山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是一處風水寶地。背倚圣人山,面向禹王河,與甘泉山隔河相望。據(jù)說,落棺那天發(fā)生了奇事。戚天官下葬,引來眾人圍觀。一名漁民拿著一口鐵鍋,聽到落棺的聲音,一愣神鐵鍋掉在石頭上碎了。恰逢此時,天空中一只魚鷹飛過,聽到落棺的聲音,銜在嘴里的魚一下子掉落在鼓上。這就是當?shù)乜诳谙鄠鞯摹拌F樹開花魚打鼓,一代天官,代代天官”這句俚語的由來。傳說未必可信,自戚天官之后,戚家也未再出天官,不過戚天官的故事在當?shù)貐s是家喻戶曉。

在老人的指引下,我又回到那一堵矮墻旁。矮墻南邊是一片墓葬區(qū),荒草連著荒草,墳丘連著墳丘,長滿雜樹與荊棘。披荊斬棘,費盡周折,終于尋到一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墓。墳丘不大,與周圍的墳?zāi)篃o異。位于圍墻南100米處,墓碑與墳丘已被雜草與荊棘所遮掩,若不是老人帶路,斷難發(fā)現(xiàn)。墓碑上寫著:“嘉靖乙丑進士新蔡知縣吏部考功司郎中崇祀鄉(xiāng)賢戚杰趙宜人之墓,丁酉孟冬誥封堂戚氏!

一訪、二訪、三訪,三次境遇各不同。內(nèi)心深處懷著對戚天官的深深景仰,我站在墓前,獻上深深一拜。400多年過去了,戚天官靜靜地安息在這里,曾經(jīng)的榮耀與輝煌早已化為塵土,但是,為民者,民恒記之。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www.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(wù)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