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泉美茶香之巷

泉美茶香之巷

發(fā)布時間: 2023-07-03 15:29  關(guān)注度:2095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(dǎo)讀:茶巷是河下的一條南北向的街道之一。南至姜橋,北至河下石工頭;中間有光祿第巷等溝通東西。據(jù)正德《淮安府志》記載,茶巷為河下最早的八巷之一,此八巷皆因“百工造作,商賈貿(mào)易”聚集而得名。在運道未改城西之前,茶巷是河下的交通要道,也是河下最主要的街道,所以《淮安河下志》中稱之為“茶巷大街”。

茶巷是河下的一條南北向的街道之一。南至姜橋,北至河下石工頭;中間有光祿第巷等溝通東西。據(jù)正德《淮安府志》記載,茶巷為河下最早的八巷之一,此八巷皆因“百工造作,商賈貿(mào)易”聚集而得名。在運道未改城西之前,茶巷是河下的交通要道,也是河下最主要的街道,所以《淮安河下志》中稱之為“茶巷大街”。

004.jpg

古跡:三官殿與七泉山

三官殿位于茶巷北部東側(cè),為茶巷中年代最早的古跡,2009年6月被公布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!痘闯切沤皲洝吩唬骸叭俚,古天興觀,在河下茶巷,建自唐貞觀時。”三官殿的建筑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:東路由南向北建有三義閣、財喜殿、財神殿、大王殿、文昌樓等樓閣殿宇;西路依次有痘神殿、關(guān)帝殿、火星殿、斗姥樓等建筑;中路主體建筑為前、中、后三大殿,建筑規(guī)格高于東、西兩路。前殿祀真武大帝,中殿祀雷神,后殿祀三官大帝,整個殿宇按前、中、后的順序,建筑規(guī)制依次增高,以后殿為最高,因奉祀三官大帝而得名。三官殿殿宇高深宏敞,梁棟皆為楠木,與江南巨觀相比,也絲毫不遜色。

004.jpg

后殿是三官殿的最主要建筑。此殿建筑的另一特點是:地下有七口水井,即大殿當(dāng)中供奉的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官大帝的神臺座下各有一口水井,神臺前供人們跪拜用的長方形(長約六尺,寬約四尺)檳榔石下亦有一水井,殿東、西壁下各又有一水井,以上六口水井均為暗井;東壁在卷殿之間有一明井,系石制井欄,有木立于井中。據(jù)河下民間傳說,光緒年間,修天興觀所需木料,俱是從井內(nèi)升出的,后忽有一匠人云:“木料夠用了。”故有段木頭,雖露出水面,而未出井欄,僅直立其中,搖之可動,拔之不起。后殿內(nèi)外這七口水井所在之地,均高于周邊各殿的地面,因此三官殿又有“七泉山”之名號。乾隆《淮安府志》記載:“城外井:天興觀井,凡七。在大殿神座下,水最甘美。”由府志記載可知,七泉山的民間傳說固然不真實,但七口水井卻是毋容置疑的事實。

水是茶的靈魂,很可能早在唐代時,人們就發(fā)現(xiàn),茶巷所在地的井水甘美宜茶,從而吸引了注重養(yǎng)生的道家來此建筑了古天興觀,得以修身養(yǎng)性。此后,尤其是明清時期,伴隨著鹽法改革,山陜、徽州鹽商們逐漸向河下聚攏,茶巷也成為熱門的人氣集聚之地,并最終以茶巷為名。

名人:地以人著名

“地以人著名,人為地造!。明清時期,茶巷是宜居之地,居住著很多官宦子弟和大戶人家,最著名的是劉氏家族,其中以劉源長、劉謙吉父子為代表。

劉源長,字介祉,邑諸生。其父親劉宗遠(yuǎn),是廣西懷集所掌管文書的小官吏,因為勞累卒于任上,那時劉源長“方成童”,嚎哭并呼吁上級官府,允許“揭櫝置驛”歸還淮安。途中正要渡湖之時,颶風(fēng)大作,同船的很多人溺水而亡,其余的人爭著跳到別的船上以避禍;而劉源長則不躲不讓,抱著父親的棺材痛哭,想不到的是,颶風(fēng)竟然停息了。年長后,劉源長“守正學(xué),以篤行勖子弟”,祖母病重之時,刲股療之,竟然痊愈。那時正當(dāng)明末之季,薦舉孝子廉吏,擔(dān)任州縣官吏。江淮地區(qū)的各級官吏“持版到門”,相關(guān)職能部門也“執(zhí)粟帛造請”,催逼劉源長走馬上任,劉源長卻一個也沒有答應(yīng)。于是,淮安人更加尊崇、敬重他。劉源長去世后,祀孝子祠、鄉(xiāng)賢祠。劉源長著有《二十一史略》《茶史》等,其所著《茶史》成書于清康熙八年(1669年)前后,得到康熙皇帝的肯定和欣賞,還一度成為清初名人雅士的案頭讀物。

004.jpg

光緒庚寅(1890年),三官殿又一次修葺,王全熙景慕前賢,敬刊王猷定先生之《客淮雪夜,同四弟子展宿天興觀,時子展將歸江右》詩于壁,詩曰:“廿年布被擁荒城,古寺驚心倏二更。特地冷風(fēng)窺鼠竄,高天瀉雪下鐘聲。弟兄語少衣多淚,老病悲深夜不明。汝去滄江誰作伴,康郎山下又移兵!蓖蹰喽ǎ1598—1662年),字于一,號軫石,江西南昌人,明選貢生,為清朝古文名家之一。王猷定的這首七律,揭示了清朝初年明遺民在河下、在茶巷活動、生活的歷史事實。

園林:醉心風(fēng)雅遠(yuǎn)凡塵

淮北的鹽商和退休的官僚地主,聚斂了大量的財富,開始講究吃喝穿戴,富裕的商人在茶巷建造了一簣園、南藤花書屋等園林,。

《河下園亭記》曰:“一簣園,在茶巷,劉讱庵僉事別業(yè)也。中有簣山,見《茶余客話》!眲⒅t吉以老乞歸后,在茶巷筑“一簣園”,頤養(yǎng)天年。當(dāng)初,劉謙吉任職刑部時,與山西猗氏人衛(wèi)爾錫(字既齊)真誠相待、十分友善。衛(wèi)任職貴州巡撫時獲罪,遣戍黑龍江,劉謙吉常常饋贈慰問。第二年,衛(wèi)赦免后被召還?滴跞拍辏1700年),被派遣到淮安督修高家堰。此時,劉謙吉剛剛告老歸鄉(xiāng),兩人交情日益篤厚。等到衛(wèi)爾錫在工地上病情加劇、孤單貧苦無所依靠的時候,被抬到了一簣園,與劉謙吉歡度最后一段短暫的時光,撒手西去。劉謙吉為之“殯殮發(fā)哀”,各方人士一致稱頌、推重。徐嘉為一簣園題詩曰:“故宅思園草不春,為山一簣跡全陳。棠梨花下嬌啼鳥,曾識量才玉尺人!

001.jpg

《河下園亭記》曰:“南藤花書屋,程一庵司馬宅中花圃,在茶巷。”南藤花書屋為鹽商程昌齡所建。程昌齡,字一庵,安東人,兩浙候補運副,嘉慶間寓居淮安。南藤花書屋有環(huán)云閣、春華秋實之館等建筑,尤其是園中堆有一土山,山上一架紫藤,特別清陰可愛。程得齡有《秋夜一庵兄招同人宴集南藤花書屋,即送保緒之揚州》詩。鹽務(wù)改道以后,鹽業(yè)生意蕭條冷落,程昌齡最終郁郁而卒,園子也售與他人。徐嘉為南藤花書屋題詩曰:“環(huán)云一閣斗檐牙,隔院臨春賣酒家。秋雨不關(guān)興廢事,重重催放紫藤花!

敦艮齋在茶巷南西側(cè),為盱眙秦茂林的寓廬。秦茂林,字翰卿,號竹人,盱眙人,舉人。秦茂林先后權(quán)知商城、武安、葉縣、安陽縣事,并三任洛陽知縣。同治年間,秦茂林解任后僑寓河下,構(gòu)宅于茶巷。其宅內(nèi)上下廳事,甚為寬敞;廳后正房、后樓,是家人居住的地方;后樓系竄樓,樓的東北有園,園中花木扶疏;敦艮齋有廳三椽,額為姚孟起先生隸書。秦茂林著有《敦艮齋詩存》3卷,光緒《盱眙縣志稿》有其傳。敦艮齋的遺構(gòu)被稱為秦舉人宅,現(xiàn)存東西兩個宅院,保存較為完整,2006年被公布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
在茶巷南還有個小自在天,也被李鴻年收錄進《山陽河下園亭記續(xù)編》之中。實際上,小自在天是河下秦公館內(nèi)廳事西部的一座樓宅,原為秦氏讀書之所,光緒十四年(1888)租給武家,被命名為小自在天。光緒年間,浙江武氏家族來淮寓居河下,從事淮北鹽業(yè)活動。武氏不僅是鹽務(wù)官員,也是讀書、詩畫傳家的人家,“善書畫,尤工于隸”。小自在天水木明瑟,獨具風(fēng)韻,別有一格。

■特約撰稿 徐愛明 文/圖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(wù)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