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橋見淮安 > 平橋:因運河而生,緣橋而得名

平橋:因運河而生,緣橋而得名

發(fā)布時間: 2022-11-20 10:40  關注度:2121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平河橋這一名稱,最早見于《宋史》。據《宋史·列傳·叛臣》記載,南宋紹定三年(1230),為剿滅叛臣李全,“每軍過千人,一屯南渡門,一屯平河橋,一屯北神鎮(zhèn),城中、城西各一! 這是平河橋名稱第一次在國史中出現(xiàn),戰(zhàn)略地位非常重要,史籍稱“淮甸之門戶”,是淮安(山陽)的南大門。

據史料記載,平河橋始建于宋代,距今已有近千年悠久的歷史。平河橋這一名稱,最早見于《宋史》。據《宋史·列傳·叛臣》記載,南宋紹定三年(1230),為剿滅叛臣李全,“每軍過千人,一屯南渡門,一屯平河橋,一屯北神鎮(zhèn),城中、城西各一。” 這是平河橋名稱第一次在國史中出現(xiàn),戰(zhàn)略地位非常重要,史籍稱“淮甸之門戶”,是淮安(山陽)的南大門。

002.jpg

舊時平橋街景

而目前查到最早出現(xiàn)“平河橋”地名的史籍,是日本高僧成尋的日記《參天臺五臺山記》,其在宋神宗熙寧六年(1073)4月26日的日記中記載:“午一點,曳綱手出船,離楚州新(辛)店上船……離州三十五里,至平河橋宿!比绱苏f,“平河橋”應該是北宋年代就架設在另一條河即平河溪上的橋而得名,故稱“平河橋”,F(xiàn)今的運河沒開通前,平河橋村與平河村周邊本是一塊土地,史籍上記載叫平河橋村,明正德《淮安府志·規(guī)制》卷五有平河橋村名稱:“平河橋村,在辛店南鄉(xiāng)!笨梢姡驗檫\河開通后才使這塊土地一分為二,平河溪自然也被攔腰截成兩段,河頭留在了平河橋村的一人巷,而成了平河橋橋址。平河橋歷史上不但有一條河,而且有一座橋,都與“平河橋”名字有直接關系。這條河叫平河溪,這時平橋集鎮(zhèn)既緊依運河得南北交通之利,又得溪河東西水運之便,借水逐步繁華起來。天長日久,邗溝東岸“平河”名,逐步簡稱為“平河橋村”,邗溝西岸則延續(xù)著“平河村”的名稱。

運河東主要河段久而久之就稱北溪河,今稱頭溪河。水利史上有“十洞歸溪”之說,明清時期沿從淮安南門外,沿運河東堤建筑10座涵洞均通溪河,而平河橋鎮(zhèn)就坐落在八九十涵洞之間。又連接南北驛道,平河橋就是架在平河溪上的,橋下每當洪水來臨時,從白馬湖起經頭溪河,水向東流入射陽湖,其他河湖水流入運河,向東流入大海。

乾隆《淮安府志》《山陽縣志》是這樣記載平橋的:“平河橋鎮(zhèn),城南五十里……昔有橋,今圮久矣。運河水至此而平,故名!彼逄七\河直通江海,有潮汐,形成潮水有漲落潮。漲潮或落潮有一段時間,潮水不再改變流動方向,俗說“打!保八链硕骄彙保Q“平潮”,后人又稱“平橋”。

001.jpg

乾隆帝南巡圖

乾隆《淮安府志》記載:“平河橋,城西四十里,宋時建,今廢!敝髽蛴纸洑v了數次毀而復建,終因河床與河堤不斷加高,該橋最終毀去不再重建。從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),建八涵洞引水入溪,溪河頭段失去引水功能,久而久之自然淤塞,橋也漸漸失去作用。到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又開挖了岔溪河,西接溪河,東接橫河,平橋的上游河段逐年廢棄,一人巷下的河頭段則完全夷為平地,南北已連成一片,橋從此失去作用了,必廢無疑。據此推算,平河橋廢棄至今已有250多年了。

明正德《淮安府志》則載有“平河渡、故晉渡”,由于運河的開鑿和不斷地整治,適應漕運的發(fā)展,為了方便平橋、平河兩岸人員往來,此時溝通的渡口至少有兩個,對促進平河橋鎮(zhèn)與平河村兩岸經濟發(fā)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。

古鎮(zhèn)平河橋,為黃金水道上的運河重鎮(zhèn),成為“淮關之門戶”。由于平橋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、優(yōu)越,乾隆《山陽縣志》稱之為“往來通衢”。在漕運興盛的時期,發(fā)揮了漕運總督部院門戶作用,運河堤成為東路一條重要的陸上官路——通京大道和驛道,從鎮(zhèn)中心穿過。水運輪船運輸業(yè),從光緒三十一年(1897)起,多艘掛英美商旗號,經營鎮(zhèn)江至清江浦航線,往返均在輪船碼頭?,成為全國水陸交通網的一個重要節(jié)點。平河橋也就自然承擔了南來北往陸路、水路人員往來和過客的接待,很多相關行業(yè)也應運而生,促進繁榮發(fā)展。

根據《續(xù)纂淮關統(tǒng)志》載:“平河橋鎮(zhèn)……而村落市肆兩相映帶,南北貨船帆檣絡繹!泵康教焱砬,為使后面的船只不致蜂擁而上,造成淮關(板閘鈔關)過分擁擠,南來船舶臨晚到達平橋時,一律不得繼續(xù)北上,必須在平橋停駐,待天亮后才得啟航。作為“淮關之門戶”的平橋,就必然承擔了?看翱蜕痰某院刃蓍e、尋歡作樂的服務。每天傍晚北上的成百上千艘船舶上的商人、船工紛紛上岸。這些都帶動了糧行百雜、客棧旅店、酒樓飯館、洗浴理發(fā)、燒香拜佛等各行各業(yè)生意興隆,也導致四面八方人口向平橋集聚,尋求商機。當時2街5巷,南庵到北庵長三里三,街上坐賈行商綿延不絕,管、沈、吳三大姓帶頭經營創(chuàng)業(yè),商家店鋪生意興隆,河中漕船接踵、帆檣林立、槳聲燈影,岸上人流如織、晝夜傳喧。平橋古鎮(zhèn),起源于運河,得益于漕運,繁榮于商貿。又因地處周邊四鎮(zhèn)八鄉(xiāng)的中心區(qū)位,街道傍依著運河,集鎮(zhèn)上店鋪林立。不僅有糧行、雜貨店、布店、飯店、中藥店、鐵匠鋪、理發(fā)店和天元銀樓等,還有為駐泊船家、往來客商、周邊村民和集鎮(zhèn)住戶服務的大大小小的燒餅店、油條店、熏燒店、旱煙店、豆腐坊、糟坊、磨坊、染坊、炕坊、制香坊、肉鋪、竹木鋪、魚行、豬行、茶爐、茶館、客棧、浴室等。

■董樹華 文/圖

聲明:淮安114網(www.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