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“南船北馬”的歷史脈絡——“南船北馬”碑 應該建在王家營?

“南船北馬”的歷史脈絡——“南船北馬”碑 應該建在王家營?

發(fā)布時間: 2019-07-14 12:05  關(guān)注度:5694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


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中的有關(guān)記載


“南船北馬”展示碑

《康熙四十一年河口圖》

《咸豐清河縣志》中的“清江浦圖”

▲葛以政(中)向市民講解淮安水文化遺存


核心提示

“南船北馬”碑應在清江大閘邊嗎?“里河”就是“里運河”?清河縣治是何時遷來清江浦的?

近來,微信“淮安文史群”熱鬧非凡,一些問題引起文史愛好者紛紛發(fā)聲,有的憑腦海中的固有認識,有的憑自己發(fā)表過的文章和播放過的視頻,有的找到書刊中的相關(guān)依據(jù),各抒己見,莫衷一是,甚至爭得面紅耳赤。

面對這些爭鳴與疑問,《淮周刊》特約請淮安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《淮安歷史文化研究》執(zhí)行主編葛以政先生參與討論,希望使一些史實得以澄清,看看這些在讀者腦海中模糊不清的事情能否逐步清晰起來。

標志

有的朋友對清江大閘邊所建的“南船北馬”展示碑提出質(zhì)疑,認為不應該建在此處,而應該建在王家營,其理由是《王家營志》中有“南船北馬”四個字的明確記載。許多人堅持認為就應該在清江浦。

“南船北馬”是明清時期清江浦和王家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陸轉(zhuǎn)換交通現(xiàn)象,其直接原因是清口樞紐的運行困難形成的。朝廷要保證漕糧北運,關(guān)鍵時段只讓漕船過閘而不讓其他船只通行。行旅之人到清江大閘之東就要下船,上岸北行,渡過黃河,來到王家營(淮陰區(qū)圖書館內(nèi)有鄭文英墓,鄭文英死在清口驛,清口驛就是當時清河縣的驛站),再乘馬或馬車沿通京大道經(jīng)漁溝北上,這樣的轉(zhuǎn)換實際上比坐船要快得多。清河縣治遷來清江浦后,清江浦和王家營就都是清河縣的地盤了,“南船北馬”是統(tǒng)稱,不可分割。因為“南船”必須在清江浦停靠,“北馬”必須到王家營換乘。

有人認為,行旅之人到清江浦下船上岸之后,到王家營還有這么遠,是可以用馬或馬車的。這是沒有了解當時的實際地貌所產(chǎn)生的誤解。這要看《咸豐清河縣志》中的“清江浦圖”。咸豐五年(1855),黃河自北方的銅瓦廂決口向渤海而去,不再經(jīng)徐州南下,清口地區(qū)失去黃河水,就是一片黃沙了。因此,此圖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清江浦受到黃河水威脅的最后一張圖。汰黃堤北邊有條小河,上面有座木橋,就是咸豐年間的“安涉橋”,這可是當年從清江大閘向北的唯一通道!過了安涉橋,來到黃河南岸,要靠擺渡船提心吊膽地擺過洶涌的黃淮合流之水,再下黃河北大堤,才能安穩(wěn)地乘馬或馬車北上。這就是將清口驛設(shè)在王家營的根本原因,也就是“北馬”起于王家營的根本依據(jù)。

綜上所述,“南船北馬”是淮安市主城區(qū)在明清時期的獨特地理現(xiàn)象,清江大閘邊設(shè)立“南船北馬”的展示碑,對于宣傳本地的歷史文化是一個很好的舉措。當然,如果王家營清口驛的地方還能騰出一塊空間,搞一些呼應式的展示,也可以說是“南船北馬”,只是表述上有所側(cè)重罷了。至于高速公路淮安南樞紐路邊后設(shè)“南船北馬”的標志性建筑,也是為了弘揚本地的歷史文化。

河防:里河·外河·里下河

許多人都知道“里河”就是“里運河”,但不知道里河的概念出于何時;許多人不知道“外河”指什么,甚至認為南邊的大運河就是外河;而“里下河”的概念就更茫然了。

明代朝廷派潘季馴總理河道,潘季馴在嘉靖、萬歷年間,奉命治河,前后四次,功績卓著。潘季馴有河工專著《河防一覽》,書中就出現(xiàn)了“里河”:“自瓜儀至淮安,則南資天長諸山所潴高寶諸湖之水,西資清口所入淮黃二河之水,俱由瓜儀出江。故里河之深淺,亦視兩河之盈縮焉!边@里的“兩河”就是在馬頭交會的黃淮二河,“里河”,就是里運河,而此時的里運河已經(jīng)明顯的長于陳瑄所開的清江浦河而流入長江,“自瓜儀至淮安”貫穿為一了。《河防一覽》中也出現(xiàn)了“外河”:“歲防清江浦外河。清江浦內(nèi)外河相隔僅得一線之堤,最為吃緊。況黃河自清河縣出口,由西射東,勢甚湍急,然埽灣迎溜之處,不過一百五十丈……”這里的清江浦內(nèi)河就是里河,清江浦外河就是黃河,“相隔僅得一線之堤”就是惠濟祠身下向東北而來的這段黃河南堤。

明清更替,清代朝廷重新設(shè)置治河官吏分管各處河防!肚』窗哺尽ぞ砹昂臃馈薄分芯陀小巴夂訌d”(管山陽、清河二縣黃河南北兩岸工程)、“海防廳”、“山安廳”、里河廳(管清河、山陽二縣運河)、“髙堰廳”、“山盱廳”。其中的“外河廳”管理的就是黃河工程而且只限于清河、山陽二縣。也就是說,這一段“黃河”相對于清江浦“里河”而言就是“外河”!

還有“里下河”的問題。里下河是“里河”與“下河”的統(tǒng)稱。里河比較清楚了,清代“里河廳”管清河、山陽二縣運河。也就是說,如今清江浦區(qū)和淮安區(qū)境內(nèi)的運河就是“里河”。下河在哪里?下河肯定是在里河之下,地勢西高東低,也就是說,下河肯定是在里河的東邊。

查一下資料,“下河”原來是“串場河”的俗稱!按畧龊印钡脑~條是這樣表述的:“串場河俗稱下河。南起南通,北至鹽城,長130km。”

變遷:清河縣治遷徙脈絡

微信群中就清河縣從舊縣(小清口西北,今馬頭鎮(zhèn)境內(nèi))遷來清江浦的時間問題進行了討論。有的說是乾隆二十六年,有的說是乾隆二十七年,都從《咸豐清河縣志》和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中找到了自己的依據(jù),莫衷一是,甚至互相指責。

“清河縣遷治”次數(shù)很多,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記載詳細,我有專文剖析(見《淮安運河文化研究文集》第五輯《清河縣縣治的變遷》),此處不再贅述!跋特S志”卷之二“疆域”記載:“乾隆二十七年,江蘇巡撫陳宏謀疏請移治山陽之清江浦,而割山陽近浦十余鄉(xiāng)并入清河,是為新縣治!边@里的記載太籠統(tǒng),很不具體,造成了時間上的混淆。

“咸豐志”卷之三“建置”又記載:“先是,康熙中,河屢決,縣益下,壘土為堤障,官署、倉庫從上視若阱。歲水大至,公私憂惙。乾隆二十五年,江蘇巡撫陳宏謀言:‘河勢北趨,縣益危阽,吏民屢以為請。臣往來巡歷,縣當孔道,跨兩河,無可遷之地。斯事體大,臣觀山陽之清江浦,總河駐節(jié)之地,山清兩境,犬牙相錯;對岸王家營,南北沖要,與浦毗連,清河驛馬,向設(shè)城中,繞越隔遠;河官駐節(jié),無地方同城,去山陽懸隔三十里,緩急莫應。今若移清河縣于清江浦,割山陽近浦地歸之;清江官商云集,五方雜處,有知縣足以填(鎮(zhèn))撫彈壓;其驛馬置于河北適中,清河無繞道撥馬之苦,山陽無隔遠往返之煩;河臣旌節(jié)之下,設(shè)有同城官吏,體制宜稱,所費者小,安者大。咨訪督臣、河臣,下及道府,皆曰便!嗳,下戶部會議,議上,報可。又明年,分地界,計田賦,立寺舍,撥驛馬,一切事宜,以時定著為令。于是,去湫隘之區(qū),移明塏之地,因繁庶之舊,舍疲瘠之壤,公私熙熙而就新邑焉!

從這里的記載來看,“乾隆二十五年”是江蘇巡撫陳宏謀的上疏時間,經(jīng)過“奏入,下戶部會議,議上,報可”的程序,“又明年,分地界,計田賦,立寺舍,撥驛馬,一切事宜,以時定著為令”是乾隆二十六年的事情了。因此,“乾隆二十六年”是清河縣遷治于清江浦的實施時間!肮轿跷醵托乱匮伞保褪沁w治的形象表述。

《咸豐志》卷之三“建置”還記載:“新縣署在運河之南,北直斗姥宮,東抵慈云寺,其西民廬;乾隆二十七年,知縣高辰建!笨梢,“乾隆二十七年”是清江浦“新縣署”的建設(shè)時間,而不是遷治時間。先遷治,待大事定局,騰出時間和精力,再建設(shè)正規(guī)的縣署,這也是正常程序。

“乾隆二十七年”,知縣高辰在清江浦所建的清河縣“新縣署”,到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中就變成“原建縣署”了。

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記載:“原建縣署在運河之南,北直斗姥宮,東抵慈云寺。乾隆二十七年,知縣高辰建。嘉慶十年,云曇壩決,署圮,寄治慈云寺;十八年,知縣龔京正復舊。署之制,有堂三重,庫房在正堂之左,廳事在二堂之右,其后為知縣宅。正堂之外為吏房,東西向,廄在大門內(nèi)之左,監(jiān)在大門內(nèi)之右,其北為典史宅。咸豐十年,豫逆東竄,署毀于火,尋改為都司署縣令,復寄治慈云寺。”可見,一次水災,一次兵災,此縣署皆被毀,慈云寺還兩次成為清河縣的過度辦公場所,前一次從嘉慶十年(1805)到嘉慶十八年(1813)竟達八年之久!

《光緒丙子清河縣志》還記載:“新建縣署在原建署西一里余舊庫道署,同治二年知縣龍寅綬移建。署之制:有堂三重,廳事在二堂之東西,其北為知縣宅。大堂之外為吏房,東西向。庫房在二門之東,廄在庫房之東,福德祠在庫房之南。監(jiān)在大門內(nèi)之西,其北為典史宅。”結(jié)合前文分析,從1860年到1863年,慈云寺第二次作為清河縣的過渡辦公場所也有四年時間。從乾隆二十七年到光緒年間,清河縣在清江浦的兩個正規(guī)治所,前一個在東,后一個在西,相距一里多遠。

(特約撰稿 葛以政 文/圖,文章來源:淮海晚報)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(quán)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