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淮安府署:講述640多年的傳奇故事

淮安府署:講述640多年的傳奇故事

發(fā)布時間: 2011-04-07 14:03  關注度:6914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到淮安府衙,無論游客走進府衙的哪一幢哪一室,映入眼簾的都是勤政廉政的官衙文化。如二堂門前和廳堂里的“看階前草綠苔青,無非生意;聽墻外鴉啼雀噪,恐有冤情”、“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,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”……

■通訊員 梁文龍

明清兩代全國200多個知府中體量最大、江蘇范圍內管轄面積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、規(guī)制完備的府級官署衙門在哪里?在那深邃厚重、神秘蒼涼的府衙內發(fā)生過什么?解開這些答案,請讓我們一起走進淮安府署,傾聽640年來的傳奇故事。

開衙建府,另擇他處  知府屈尊侯爺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改元代的路為府,淮安府正式建立。

淮安府從一開始,就充滿了離奇的故事。開衙就要建府,行使行政、司法、稅賦等權利,知府、同知等一大批官員要有辦公的地方;窗哺兹沃吨邢嘀辛嘶窗猜吠吞锎虿犊偣芨右孕掭,將其改為府衙,便在里面辦公。

事情往往不從心路上來。范知府的板凳還沒坐熱,就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”,把他掃地出門。原來,就在范中就任淮安知府的同年,朱元璋在淮安設衛(wèi)(淮安、大河、邳州、寬河,后二衛(wèi)后遷別處),衛(wèi)指揮使也看中了總管府這塊寶地。

淮安衛(wèi)指揮使叫華云龍,因功封為淮安侯,歸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分別管轄,權勢尤重。他根本就沒把范知府看在眼里,沖上門來,讓范知府滾蛋。華云龍看中這里,因所謂的淮安府衙雄踞一城之中,有類皇城大內格局。

范知府雖然據理力爭,可憐他一介文弱書生,怎么是行伍出身、從死人堆里爬出來、為明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華云龍的對手。碰得灰頭土臉的范知府,在任三年,也沒一個好的安身之處。

洪武三年(1370),新任淮安知府姚斌也不敢得罪這位侯爺,為選一辦公場所,他在城里四處尋找,結果選中了上坂街北邊的五通廟和元沂郯萬戶府便加以修建改造,作為淮安府的新府衙。

浩劫不斷 巍峨屹立  規(guī)模嘆為觀止

幾經周折,淮安府總算建成。但好景不長,不想兩年后(正德五年即1510年),一場大火,將府署燒得面目全非,只剩下殘垣斷壁。多位繼任知府千方百計在原址復建,總算弄起了一個大概模樣,可惜,正德五年(1510),正堂及經歷司毀于火,照磨所倒塌,知府只好用“布席”圍起來,作為臨時辦公場所。直到正德十年(1515年)才開始復建。經康熙十八年(1679)知府“各屬捐資重建”和乾隆五年(1740)知府胡振組“修內署”,淮安府衙有了很大的規(guī)模。咸豐十年(1860),大堂又毀于火,當時理知府事的是淮安府通判署陶金詒。為重建淮安府衙,他乘人之危,拆掉河下鹽商世賈程夢鼎廳堂?蓢@類似揚州何園程氏潭潭巨宅,立即夷為瓦礫場,而府堂始成。

與名府相對應,淮安府衙的建筑布局獨特,參照皇城模式建造。按《淮安府志》記載,府衙建筑共分三路,有房屋50余幢、600余間,占地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。中路沿子午線依次為大照壁、大門、二門、戒石坊、大堂、二堂、宅門、上房、鎮(zhèn)淮樓、余樂園。東路依次有官廳門、?侯祠、藤花廳、寶翰堂、四桂堂、轉樓游廊等。西路為“軍捕廳署”,有照壁、大門、二門、土神祠、大堂、二堂、三堂、皂快班房、上房、西書房、后廳、月波樓等。它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兩座府衙之一,其大堂體量為全國現存地方衙署建筑之最。

名臣垂史 惡吏遺臭  公道自在人心

作為明清兩代江蘇轄地面積最大的知府,這里既涌現出一批愛民如子的“青天大老爺”,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貪官污吏。

傅希摯是嘉靖四十四年任淮安知府,萬歷十一年任河槽總督。他號令嚴明,不接受任何禮物。卸任時檢查物品,僅有黑?布一塊,他就將它送給下屬。下屬們即將?布撕開,每人分得尺余作為紀念,有人還在布上畫傅希摯的像供奉,一時傳為佳話。衛(wèi)哲治是乾隆八年任淮安知府。乾隆十二年(1747年)秋,大風雨,海水倒灌,流民不絕于途。他造草屋數百間,動員士商捐錢物,設粥廠接待流民,使流民食宿有處,凍病有衣藥。收養(yǎng)四月,存活11.2萬余人。1748年春,災情好轉,他便發(fā)放路費,將難民遣歸各處。后來,他被擢升為鳳道臺離任時,淮安人“攀轅臥徹,如赤子之離父母”。“天下清官第一”的岳鐘秀、“治水名臣”姚斌、“文化守護”陳文燭、“廉潔奉公”學政,“青菜總兵”劉璽……他們的身影雖然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,但他們的事跡卻一代代流傳下來,激勵著當今的人們。

貪官污吏曾令名府蒙垢含羞。元代“東海孝婦”竇娥以“血濺素練、六月瑞雪、大旱三年”昭示天下奇冤,感天動地。如今,淮安府衙北側的竇娥巷紀念著這位死不瞑目的奇女子。清代嘉慶十三年,李毓昌受命來淮督查救災款使用情況,發(fā)現淮安知府王轂和山陽縣令王伸漢合伙貪污朝廷救災款。王轂、王伸漢見賄賂李毓昌不成,便買通了李毓昌的仆人,用毒藥害死了李毓昌,并做成李毓昌上吊自殺的假象。此案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,驚動了嘉慶皇帝。朝廷派員查明了真相,漕運總督鐵保失察發(fā)遣烏魯木齊,江蘇巡撫汪日章革職,王伸漢斬首,王轂立絞,其余人流放遠近不等。嘉慶皇帝贈李毓昌知府,賜李嗣子舉人,并親作五言長律《憫忠》,祭奠李毓昌。 “科場舞弊”案、“天下糧倉”案、“施公案”等,都是一本本血淚史。

楹聯碑刻  朱批墨寶  文化氛圍濃郁

穿過儀門,經過由黃庭堅所書的“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。下民易壓,上天難欺”御制戒石銘,淮安府正堂門前立著一副長聯:“黜陟幽明,承宣庶績,念念存戴高履厚;權衡淮海,鎮(zhèn)守名邦,時時思利國澤民”,告誡為官者必須時刻不要忘記上對朝廷負責,下為百姓辦事。

正堂內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:“吃百姓之飯,穿百姓之衣,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;得一官不榮,失一官不辱,莫說一官無用,地方全靠一官”、“到盛怒時,稍緩須臾,俟心氣和平,省卻無窮苦惱;處極難事,靜思原委,等精神注,自然有個權衡”。上一聯闡述了官和民的辨證關系,揭示了只要換位思考,才能勤勉工作,造福一方。下一聯要求知府言行須“三思而后行”。

到淮安府衙,無論游客走進府衙的哪一幢哪一室,映入眼簾的都是勤政廉政的官衙文化。如二堂門前和廳堂里的“看階前草綠苔青,無非生意;聽墻外鴉啼雀噪,恐有冤情”、“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,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”……

在淮安府衙,冰冷的石頭會說話。在寶翰堂碑園,這里有石刻“雪作須眉”,這是1672年第五次南巡蒞淮,由康熙皇帝御書賜給81歲老臣劉謙吉(今楚州區(qū)人,康熙三年進士,任翰林院編修,后擔任山東提學道)。既描摹出劉謙吉當時須眉皆白似雪的面貌,亦有對其老驥伏櫪、仍然辛勤王事的褒獎之意。有奇特的龍駝碑御碑,上雕刻的是康熙皇帝臨米芾的字書李白的《清秋賦》,是康熙皇帝賜給漕運總督桑格的。有北魏時期的石佛、有唐代書畫家吳道子觀音像、有早在北宋年間發(fā)現的《瘞鶴銘》……它們會告訴你一個個或美麗動人、或婉轉曲折、或悲愴凄慘的故事。

聲明:淮安114網(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