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淮安旅游 > 探訪淮安市河下古鎮(zhèn)的前世今生

探訪淮安市河下古鎮(zhèn)的前世今生

發(fā)布時間: 2011-05-08 10:33  關注度:5863評 論  轉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河下古鎮(zhèn)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城區(qū)西北隅,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,曾名北辰鎮(zhèn),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(qū)之一。這里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、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。

淮安114網(淮安新聞網5月8日訊:卜英寶) 5月3日下午,記者乘坐69路公交車抵達淮安市河下古鎮(zhèn)。下車移步向前,一曲悠揚清脆的戲曲聲便由遠及近,這不同于外界喧嘩嘈雜聲分明在告訴游人,這里便是古鎮(zhèn)了。循聲而去,一座高大的牌樓佇立眼前,上書“千年古鎮(zhèn)河下”格外耀眼,牌樓兩側清一色青磚小瓦的仿古建筑,古色古香。牌樓下,淮安古城景區(qū)(景點)的文史專家郭壽齡、章來福兩位先生正駐足等候,寒暄之后便切入正題。

歲月留痕

進入古鎮(zhèn),是一片開闊地,由此向前是一座小橋,名曰“程公橋”。據說歷史上的“程公橋”曾是城北之人進入楚州的唯一通道,現(xiàn)在的位置有點不對,但體貌總體相像。站在橋上,東西遠望,河水平靜且清澈,倒有一番“小橋流水人家”的味道,而水面的開闊敞亮又不似江南,卻多了一份楚漢的雄壯。橋之南岸,是一些古店面,前方不過二十米,便進入了貫穿古鎮(zhèn)南北的交通主干——花巷、湖嘴大街。該路段長約1500米,主要以花崗巖麻石鋪就。這些長則數米短則三五十公分的大石是古鎮(zhèn)最堅實的記憶,其歷經百年沖刷,凹凸之處倒也訴說著古鎮(zhèn)的坎坷不平。但令人稱奇的是,淮安地處平原,何來如此多的大石。文史專家章來福告訴記者,淮安曾是南北鹽業(yè)集散地,興盛期間匯聚一大批富商巨賈,這些大鹽商南下運鹽,返程便用江南之石壓船運至河下,無心插柳卻筑就了千年古鎮(zhèn)的道路基干。

與街相對應的是巷,F(xiàn)今古鎮(zhèn)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巷道,比如,打銅巷、釘鐵巷、搖繩巷、乾魚巷等等,這些巷子類似于現(xiàn)今的專業(yè)市場,大多是古人專門圍繞運河船運而展開的專業(yè)的生產制造基地,如搖繩巷是專為船用纜繩而設的制造基地。而據《河下志》載,當年河下曾有108條街巷。

石板街與巷道網絡而成的是古民居,現(xiàn)住有5000多人。這些古民居沿花巷、湖嘴大街一字排開,倒也清奇壯觀。民居風格主要體現(xiàn)了徽派建筑風格,其上下的磚雕、木雕和石雕便是很好的見證。這也說明河下古鎮(zhèn)曾活躍著大量的徽商。而其實,河下古鎮(zhèn)不僅有為數眾多的徽商,還有大量的晉商來此營生,只不過與徽商的開放相比,晉商稍顯收斂,他們更愿意把掙來的錢帶回山西老家。

章來福告訴記者,河下古鎮(zhèn)是眾多地方文化的融合之所,以古民居為例,古鎮(zhèn)內民居的立面更多的是青磚小瓦,這不同于徽派建筑的粉墻圖面,而是吸收了江浙民居的風格。另外,古民居的木質結構也堪稱一絕,在保存完好的一些古民居中還能看到“一木頂千斤”的奇觀。章來福說,古人以杉木為門柱,歷時幾百年不朽不倒,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。

古民居兼收并蓄,名人居所更加講究。在花巷的一側,有一處四開間的大宅子,山墻一側還能明顯看到不少鐵鉅,墻頭小瓦比普通古民居還多出了裝飾用的“眉頭”,由此可見這里曾居住的不是普通人家,的確,這座大宅便是晚清船政大臣裴蔭森的居所。而類似這樣的名人故居,在古鎮(zhèn)內還有不少,目前保存或修建完畢的還有吳鞠通中醫(yī)館、吳承恩故居、秦舉人故居、梁紅玉祠堂等等。下一步,還將修建沈坤狀元樓、三官殿等。

移步換景,視覺切入吳鞠通中醫(yī)館。吳鞠通,自不必贅言,他是溫病學的巨匠,與張仲景齊名。而現(xiàn)今的吳鞠通中醫(yī)館倒是值得一說,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錯落有致,那就是園中花草卻有一番講究,有南天竹、芍藥、萱草、薛荔、杜仲、菊花、牡丹等各色花草。是花亦是草,似乎尚有幾分區(qū)別,但稍加研究,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,那就是藥材,可見今人在尊重古人的基礎上,確實動了一番腦筋。

與古建筑相比,“吃”是河下古鎮(zhèn)的又一大特色;ㄏ锶肟谔幉贿h,便是久負盛名的岳家茶馓的所在。相傳岳家茶馓是岳飛后人創(chuàng)立,目前已延續(xù)至第九代傳人,可見岳家茶馓的生命力和獨特之處,而說到獨特,就不得不提岳家茶馓與慈禧太后的一段淵源。相傳,慈禧太后曾患乳瘤,無良方可治,御醫(yī)淮安人韓達哉開一偏方,“淮安麻油茶馓四支,荔枝核二枚研末,黃酒二兩,共浸煎,大被蒙頭。”慈禧連服三貼后,乳瘤競不翼而飛,慈禧大悅。從此,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,并成了清室貢品。多少年來,江淮之間,誰家生孩子,親友都購買茶馓以禮相送,民間至今流傳一句“坐月子不吃馓子——虧了” 的歇后語。

距岳家茶馓不遠處,“文樓”的兩顆鎦金大字彰顯出曾經的輝煌。走進院落,有兩個立柱,東面的柱子上寫有“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東西”的上聯(lián),西面的立柱上至今尚空缺一副下聯(lián)。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佳話。章來福告訴記者,據傳,乾隆帝南巡途經河下,聞小樓“賭食”文化頗為獨特,遂引大學士紀曉嵐親臨小樓。不料,君臣二人卻被一位小姑娘隨口說出的上聯(lián)給難倒了。小姑娘的上聯(lián)便是現(xiàn)今立柱上留下的“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東西”。乾隆帝和大學士紀曉嵐皆百思不得,只得敗下陣來,愿賭服輸,買單請客。后賜小樓名為“文樓”,文樓自此名聲大噪,文人墨客爭相往顧,而小姑娘所出上聯(lián),數百年來竟無人以對。相比于美妙的傳說,文樓獨創(chuàng)的蟹黃湯包更是淮揚菜的一道經典,引來遠近食客無數。據介紹,現(xiàn)在的文樓生意依舊很紅火,排隊預訂也是常見的事。

而除了岳家茶馓、文樓湯包,古鎮(zhèn)內的美食還有不少,如欽工肉圓、大頭菜等淮安名小吃以及政府著力打造并已成型的現(xiàn)代美食一條街。

民間工藝也是古鎮(zhèn)的一大特色。如創(chuàng)立于道光年間的李記紙扎,店主李國祥是第11代傳人,其創(chuàng)作的《斷橋會》入選了江蘇省首屆民間美術博覽會。另外,古鎮(zhèn)內還有很多古裝店面,游人可以試穿行走于古鎮(zhèn)內盡享古人別一樣的生活情趣。而西游記大舞臺和吳承恩故居則是完美體現(xiàn)了《西游記》的過往和現(xiàn)實樂趣。

而在不知不覺中,也是古鎮(zhèn)的盡頭——古運河。古運河見證了河下的千年歷史滄桑,隨著煙波浩渺疊浪而去,或許她可以帶走曾經浮華的繁榮,帶不走的卻是代代相傳的文化。

1500米,徒步行走或許只需十多分鐘,可記者足足走了兩個多小時卻仍意猶未盡,這或許也正詮釋了2500年的古鎮(zhèn)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。

玩轉古鎮(zhèn)穿越

1500米,這是空間的距離;2500年,這是時間的跨度。如果將兩者看成兩條直線,本沒有任何的相關性,但在歷史巧妙的安排下,卻形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交集,這個交集的交點便是千年古鎮(zhèn)——河下。

這個巧奪天工而設的交點,注定成為歷史話題的焦點。在沉寂許久之后,2011年4月8日,歷經拆遷、修復、重建的河下古鎮(zhèn)正式宣布對外開放,便立即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。

那么,河下還是當初的那個河下嗎?現(xiàn)今的古鎮(zhèn)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去處?“五一”小長假期間,記者在淮安古城景區(qū)(景點)文史專家的陪同下,再游河下古鎮(zhèn),一覽古人的匠心獨具和今人的不凡之舉。

新聞鏈接:古鎮(zhèn)簡介(來自百度百科)

河下古鎮(zhèn)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城區(qū)西北隅,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,曾名北辰鎮(zhèn),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(qū)之一。這里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、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。明清兩代這里曾出過67名進士、123名舉人、12名翰林,有“進士之鄉(xiāng)”之稱,文化底蘊十分深厚。

明清時,河下是淮北鹽集散地,淮北鹽運分司曾設在這里,并有很多鹽商在這里業(yè)鹽。同時,由于清江督造船廠設于清江浦,河下還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。

因運河而興,因運河而衰。河下古鎮(zhèn)鼎盛時有“揚州千載繁華景,移至西湖嘴上頭”之美譽。運河經濟時代的中國,淮安與揚州、蘇州、杭州成為都市繁華的典范,并稱“淮揚蘇杭”。作為南船北馬的交通中樞,淮安鼎盛一時。清末,由于淮北鹽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營的西壩,漕糧由河運改為海運等原因,河下逐漸敗落。古鎮(zhèn)現(xiàn)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京杭大運河文物遺存。

 

聲明:淮安114網(www.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